办好学校的立足点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肖铭  时间:2006/12/30 11:40:59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
  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找准立足点,形成明确的战略思路和方针。目前,归纳许多学校的办学立足点,大致有三种定位方式:以抓考试成绩为核心立足教学质量方式;以确立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为出发点立足办学特色方式;力争完成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项任务立足竞争优胜方式。
  立足于教学质量,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来说本来是无可厚非的。这样做也容易赢得社会、家长的赞扬。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更多的家长、学生青睐,有利于学校良性循环发展,这是目前许多学校将其视为生命线的办学立足点。然而问题是,我们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还不够完善,基本上还停留在以考试成绩、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唯一可信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一所学校立足于抓教学质量难免会步入应试教育老路上去。
  立足于办出学校特色的方式,其基本思路是,确立一个教育理念,以此为基础,制定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构建学校课程体系,选配合适的师资队伍,形成学校的文化氛围,寻找展示学校特色的评估平台。应该说这样一种办学立足点,从理念、战略到结构比较完善,自成体系,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然而这样一种立足点和发展模式,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无法回避一种理论上的困境,那就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和特色发展与数以百、千计的学生个体的多方向发展的矛盾。我们常常看到,在学校制定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中见不到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要求。要解决这样的矛盾,需要相当的条件。另外,统一的政策要求,单一的资源获得途径,也使这种从教育理想上产生的办学目标,在操作上受到许多限制。
  立足于完成好教育行政部门任务的方式,其工作着力点就是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任务。在目前处于教育行政部门强势管理情况下,这样的办学方式可以理解。再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往往从宏观层面上考虑了教育优质资源的结构和发展,从宏观和中观层面上考虑了特色学校的布局和学校特色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立足点,无法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形成的教育局长是“大校长”,学校校长是“教导主任”的不合理情况也是有目共睹的。
  综上所述,这些办学立足点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那么办学的立足点应该如何选择呢?立足于做好教育服务。立足于教育服务,首先可以体现出全面性。教育服务包括很多方面,完善的设施、丰富的课程、优质的课堂教学、特色的学科教学等等。可以面向所有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生命发展、社会能力发展到智能发展。可以调动学校所有资源,因为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需要方方面面的服务,学校的每一个部门都有提供好相应服务的责任。这将有利于学校的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其次可以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以广大学生、家长对教育服务的共同要求作为目标去努力,有利于调动所有学校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资源优势,在某些方面的服务,能达到不同寻常的能力和水平。这种特色既有主观自觉的努力,又是建立在学校已有的客观基础上,同时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立足教育服务,当然有明确的价值意识。这种价值意识来自于社会、家庭、教育举办者多种层面,它会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方式来推动。要改变现行的片面地用考试成绩、分数来评定学校办学质量的方式。看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要看它是否尽了自己的力量,提供了尽可能好的教育服务。它的服务是否全面、覆盖面怎样;在相同情况下,它提供的某项服务是否做得更好,更有效益;相同的条件下是否开创新的服务,服务有创新。这样的评估使各类学校都有努力的方向,都有发展的天地,进而推动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