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5级第三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小题,约7940字。
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5级第三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进化改变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2.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黑色桦尺蛾,黑色桦尺蛾是进化的结果,但不是新物种
C.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只有地理隔离,没有生殖隔离,还是同一物种
D.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4.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1/10000。请问,在人群中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 )
A. 1%, 1.98% B.1%, 99% C.1% , 1.89% D.1%, 98%
5.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