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ppt49
- 资源简介:
共23张。含配套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约5300字。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衡东第二中学 刘文姣
一、说教材及内在联系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第2课时。本实验是一个"探究实验",实验的本身很简单,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关于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半透膜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2、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探究活动,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如何设计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自学法、分步探究法
1、直观教学法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衡东二中刘文姣
教学课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课时 总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描述半透膜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能力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渗透作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如何设计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引导自学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具准备 制作《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件
教学课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思想
导入新课
以生活体验引入新课,观察实验现象激起探究热情
并鼓励学生就实验现象提出相应的一些问题。
并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内容。 由学生展示课前做的小实验:两个烧杯,一杯放有盐水,一杯放有清水。一起观察萝卜的状态。一个变得萎焉,一个变得硬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在清水中的萝卜为什么会变得硬挺,盐水中的萝卜为什么变得萎焉?
水分怎么样进入细胞?
水分怎么样从细胞出来?
以生活现象为起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播放渗透作用演示动画,让学生观察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的扩散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后,总结出发生水分渗透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半透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如没有总结全面,做出补充。
三、动物细胞的吸水的失水
观察红细胞在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中形态变化的图片,并回顾细胞膜制备的过程,提出问题:
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又在什么情况下失水?
四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程序如下:
①提出问题:对比失水的萝卜和渗透装置,你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②作出假设:利用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动画,让学生明白原生质层的概念,为作出合理假设提供理论指导。
③实验设计:在学生初步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不同的实验材料(如萝卜、青菜叶、洋葱茎)、不同的溶液及浓度供学生继续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帮助和引导,探索水分跨过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发生渗透的实验思路。
④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提供实验材料和仪器,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试剂、用具,并考虑整个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
⑤分析结果:引导学生用演绎推理-间接论证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设置问题链:液泡变小、紫色加深现象说明了什么?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怎样?假设原生质层是全透性结构,会发生质壁分离吗?如果原生质层是不透性结构呢?
⑥表达与交流:倾听探究小组代表发言
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点评,并针对不足提出新的问题供各小组修正实验方案。
对修正结果进一步评价。
四、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播放动画,提出问题:
⑦当洋葱紫色表皮细胞处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分别发生了什么现象?
⑧为什么质壁会分离?说明什么?
⑨这里的“质壁”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实验操作在下一节课完成
课后布置:对一些相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并提供条件给学生进行课后实验。
仔细观察动画,并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如
漏斗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为什么要用玻璃纸?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代替?
烧杯中都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么样?
并分小组讨论,每组推一个人就这些问题作个总结。构建渗透作用模型
仔细观察不同浓度外界溶液下,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思考回答。
归纳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认识到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膜,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结合教师指导和参考案例,分组讨论,完成方案设计。举例如下:
①提出问题: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②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③实验基本思路: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变化;再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观察起大小变化。(实验方案略)
④设置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⑤分析结果,得到结论:对照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判定以下结论是否成立: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两侧浓度决定着水分子运动的方向。
⑥表达与交流:将本小组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
修正实验方案
观看动画,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磕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当你将西红柿切片加上白糖凉拌时,不久会发现碗里出现许多水。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为什么?
动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如何用已有知识和技能鉴别两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
通过演示动画,从形色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引导学生思维,明确探究的目标,展开思维迁移。
从现象中发现探究的线索,从已有的信息中获得新的启示。
观看植物细胞结构动画,与红细胞结构作比较,把看不到的摸不到的东西形象化生动化。
这是必修1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要让学生这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得到初步训练。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归纳、修正能力。
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播放质壁分离动画,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将所学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对这个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 引入新课:
一、渗透现象: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