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4570字。
1.《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胰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作者选择了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
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老舍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掌握《骆驼祥子》的文学常识。
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理解祥子的“三起三落”经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理解祥子性格前后的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采用批注法、合作探究法等阅读名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祥子的“三起三落”经历及其性格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祥子悲惨结局的原因,探讨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老舍的生平、作品背景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及小说主题。
表演法: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展示老舍生平、作品背景、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
文本材料:《骆驼祥子》原著或节选片段。
教具(可选):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名著
(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
(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司马长风(1976)
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