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佚文多隽语
作者:佚名
苏轼集诗词书画文于一身,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一生所作长短散文,见于《苏轼文集》的,凡三千八百余篇,但他一生交游甚广,所作题跋、杂记因无意于传世,随作随佚的很多。
今人孔凡礼景仰苏轼的为人为文,几十年来,涉猎各类总集、别集、笔记、诗话、金石碑帖及类书100多种,钩沉辑佚,得包括残篇在内的文章近四百篇,集为《苏轼佚文汇编》,附于1986年版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之后。编者孜孜石乞石乞、潜心搜集,校勘、考订精审,为苏轼小品的研究和鉴赏省却诸多翻检之劳。
收在集子中的这些佚文均为笔记体的短札,一般每篇只有十几字、几十字,至多也不过百字左右,但他品藻山水、人物、诗画,信手拈来,毫无羁碍,每有真知灼见、妙思隽语,亲切而洒脱,洵为不可多得的艺文妙品。
苏轼一生备尝贬谪、流放之苦,故多仰山水滋养。他善将天籁的领悟观察融入人、事的描绘之中。《答刘景文》谓:“公每发言,如风樯阵马,迅霆激电,不意于中复有祥光异彩,纤余致腻,盎盎如阳春淑艳;时花美女,诚不足比其容色态度。”先以四种形象来比喻对方的言谈的滔滔不绝,以有形写无形,以可见状不可见,令诉诸听觉的事物仿佛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接下笔锋一转,以生机盎然的阳春三月的境界来比喻对方言语的纡曲和善变,且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