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00字。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钟梁先生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高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高中教学的几个问题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钟梁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刚才顾老师说他退休了,是个自由人,那我更以一个自由人的角度谈谈高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的课堂教学。我学习课程标准,我觉得最有收获的就是提出了“素养”这个概念。就在前言这一部分多次讲到:“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全体学生获得必须的语文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钟启全,他与日本学者多次讨论“素养”到底是什么。他认为素养是个整合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我从自己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整合和发展至少是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技能与能力,第二个层面是知识,第三个是文化的创造。技能与能力的形成、知识的支撑、文化的创造,综合成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我一直认为,查字典,不管《辞海》《辞源》,查出来,你都不会有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心里自然有一把秤。我引用的是电影《重庆谈判》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一段对话,两人在庭院里散步,蒋介石说:“润芝呀,你我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润芝”,就显得很亲切。江青晚年患了癌症,喉癌,住在医院里,必须起个假名字,江青为自己起了一个假名,“李润青”,李,她本姓李,润,毛润芝的“润”,第三个字,江青的“青”。毛泽东怎么回答,又不能争,又不能吵,毛泽东说:“委员长的话说到我心里,不过我想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如果农民常期来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购买力,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是不可能的了。”蒋介石一口宁波话,说:“解决农民问题,你是专家了,全国统一以后,你就专门负责解决农民问题,军队嘛,就不要搞了。”毛泽东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军队不要个人搞(个人就是独裁),也不要集团搞(集团就是军阀),军队应当代表国家的意志。”蒋介石说:“你们延安,小小的延安,还是很有办法的,出了这么多的人,林彪,刘伯承,徐向前,一个个都是猛将呀。”毛泽东说:“委员长夸奖了,这些人早年不都是您的学生嘛。”两个人的素养在这里表现得非常充分。不管蒋介石早年,在上海,江湖上滚打,但他当了国家元首以后身边两大文人,一个于佑任,一个陈布雷,与宋美龄结婚后,又给他带来了一点欧美文化,他还得叫宋美龄“darling”。毛泽东不同,自学成才,不管谁都不可否认,他是个伟大的诗人、词人,他写的诗,豪迈的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细腻的有,“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它里面包含着他的学养、教养、涵养,是一个综合性。
问题在于,课程标准提出了“素养”这一概念,解释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那么怎么来完成这个任务,我以为,另外一个词语“养成”,它揭示语文教学的规律,它是通过养成的。什么是养成,国外语言学倒有一句话,一个比喻,“语言就是威士忌,一种酒,它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这里边含有三点,第一点,酿成的,刚才顾振彪老师也讲到,酿成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不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