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7(7份)
-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柳诗.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夏夜诗.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饮酒诗.docx
诗歌专题训练--------夏夜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畅饮时的景象。
B.“远书”表明诗人与表兄是久别重逢,“何曾达”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通信不畅。
C.颈联谈今昔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喜儿童长大,悲亲友凋零。
D.本诗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由重逢对饮的欢乐写到明朝再别的忧愁。
2.学者俞陛云称:“此诗平易近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叹(节选)
杜甫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①,喧声连万方。
青紫②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③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②青紫,贵官之服。③北城,在今陕西渭南市境内。
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夜叹(节选)》用“念”领起,想象将士们忍受着酷热及听到的悲笳之声,虚实结合。
B.《有叹》诗中诗人将自己与“穷猿”“老马”相比,表现了他的作客之苦,思归之切。
C.两首诗应写于“安史之乱”时,写《有叹》时尚未入蜀,写《夏夜叹》时入蜀避
……
诗歌专题训练--------饮酒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若换成“丽”“粲”“绚”之类等其他秾丽字眼,反倒恶俗。
B.“忘忧物”指酒,如果心中无忧,就不会想到“忘忧”,透出作者胸中还有些不愉之意。“遗世”,遗弃、超脱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
C.“独”字体现了诗人独饮时寂寥的情态与其失意落寞的心绪,下句“杯尽壶自倾”则见出他自酌兴致之高,饮酒之多,又暗含着时间的推移。
D.“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诗人长啸之声紧承上句鸟鸣之声,与前六句安静无声的画面形成对比,既是抒发郁愤,又见洒脱之情。
2.《归园田居(其一)》有“羁鸟恋旧林”,此诗有“归鸟趋林鸣”之句,同为写鸟,而手法有别,意蕴相似,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用“人境”“车马喧”交代了自己身处利益喧嚣的官场,用“无”字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B.“心远地自偏”一句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只要品行高洁,志向高远,就能摆脱环境困扰,在污浊的环境中独善其身。
C.诗人选用茅庐、东篱、南山、菊花、归鸟等意象,描绘了恬静、悠然的远离
……
诗歌专题训练--------咏柳诗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
杨慎①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②寒食后,玉蛾③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南柯子•柳絮词④
贾探春贾宝玉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⑤。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注】①杨慎:杨氏犯颜直谏,结果惹怒嘉靖皇帝,被发配充军云南,与情投意合的妻子天各一方。这首诗是诗人在云南时所作。②金距斗鸡:比喻柳枝的缠绕、起伏。③玉蛾:白蝴蝶。④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七十回,该词上片为贾探春所作,下片为贾宝玉所作。⑤我自知:等于说人莫知。杨柳抽叶开花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词都运用了字句重叠的手法,形成一种咏叹抒情的笔调,一唱三叹。
B.杨诗八句皆对,对仗工巧而又自然,在形式上与杜甫的《登高》相同。
C.杨诗第四句写柳絮像白蝴蝶一样在漫天大雪中翻飞的景象,生动形象。
D.杨诗中的柳絮与韩愈《晚春》中的柳絮不一样:前者有情;后者无情。
2.这两首诗词虽然都是咏柳,但流露出诗人不同的心境,试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
杨万里①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①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自创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
B.杨诗写柳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影,富有情趣。
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