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
- 资源简介:
约1619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跳马
路内
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大队长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带在队伍上吧,只是不要给他耍刀玩枪,出去贴贴标语也好。小孩是读过点书的,国民革命、新四军、抗日救亡,全都会写,只是缺乏管教,两个队长调教了好些天,现在可以带出去了。
这支队伍上,大队长是体育教员,三十一岁,副队长是个读书郎,只有十八岁。小孩有一天问福元,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福元大笑。
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
天亮时,福元带着小孩去看大队长。大队长说,你带小孩去芦苇荡避避风头吧。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的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
这是八月的天气,没有一丝风。福元背着步枪,带着小孩往西走。阿叔,你手上这杆枪是我搞来的。小孩说,当天副司令带了我去警察局借枪。警察一问副司令才十八岁,胆气冲天,不肯借。后来司令来了,警察问他会不会打枪。司令借了一杆,哗哗地拉了枪栓,走到街上,又往对面巷子里走了五十步,一枪就把警察局的招牌给打下来了。警察服了,就说,二位的气度,能带十万兵,备长枪十支,短枪两支,子弹五箱,送至府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司令。
福元看了看小孩,忍不住打趣说,王桥村的那个小姑娘,叫啥名字。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
福元决定进树林。树林背靠一座小山包,林间一片空地,是平日练兵的场所,枪靶和人形草垛早已收走,如今仅剩一个大木箱,是大队长亲手量出的尺寸规格,并辟了一条跑道,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福元在里面搭了个窝棚,日近中午,想着可以眯一觉。
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觉地放哨站岗。福元的鼾声大了起来,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兴,这时听到树林里有布谷鸟叫。小孩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
福元也醒了,吓得不轻,摸到枪,从窝棚另一头爬起来看。芳蕙说来时遇到一队兵,二十多个人,往镇上去了。福元说我得去通知大队长,实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队长让小孩读书写字、游泳跳马,是让他学会做人,以后有资格上赛场。
B.福元未能及时救出大队长是形势所迫,没办法。
C.芳蕙的报信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小孩送情报、福元赶去救人都与之有关。
D.王大贵接到小孩的情报,却未能找到副队长,这导致了大队长被捕牺牲。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队长是体育教员,副队长是读书郎,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普通群众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
B.小说借小孩之口讲述福元步枪的来历,更能突显两个队长身上的传奇色彩,也体现了小孩对他们的仰慕之情。
C.小孩讲述随父母逃难的经历,既呼应大前文他在飞机轰炸中的表现,也为他一心想要抗日杀敌提供了合理解释。
D.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穿插在故事进程中,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舒缓了叙事节奏。
3.小说反复写到“跳马”,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孩与大队长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村里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吃。姑姑8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