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 <br>
一. 重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和作品主题及其意义。 <br>
二. 学习本文“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 <br>
教学设想: <br>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br>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br>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br>
教学步骤: <br>
一. 导入新课: <br>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br>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br>
(板书课题) <br>
二. 作家简介: <br>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课文在内的系列小说外,还有《李顺大造屋》、《新娘没有来》、《觅》、《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br>
三. 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br>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br>
2. 第二部分写了卖油绳的具体过程,他经历了哪两次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br>
3. 第三部分是怎样写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历程的? <br>
4. 给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br>
5. 与闰土、阿Q相比,说出陈奂生和他们的异同。 <br>
四. 讨论,明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