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同步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26 11:56: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670字。

  11-1 谏逐客书/李斯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六国论(节选)
  苏辙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仪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韩国、魏国阻挡在秦国(向东进攻)的要道上,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国家
  B.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秦国)没有对韩魏两国的顾虑,因为韩魏两国在秦国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就能够在秦与韩魏之间保全自己的国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3.选出下列对课文《六国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的过程中,作者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人们在分析战争成败时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运用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秦之得、诸侯之失,祖父之艰难、子孙之不甚惜,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
  C.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期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论点。
  D.第三段总结齐国、燕国、赵国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并假设这三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他们三国胜败存亡的命运就不能被轻易判定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忠,固不在战矣。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①苏洵、苏辙、杜牧认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②六国灭亡的原因还可能与秦国实力大增有关。请结合《谏逐客书》分析秦国实力大增的原因。
  题型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