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借助关键语段,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通过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经历,在比较阅读中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并在拓展阅读中实践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难点:比较我和小桃树的生长经历,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类文拓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二选一)
导入一:屏显生读:梦想点亮内心也许前方的路一片黑暗,但远行的人们用梦想来点亮自己的内心。
师: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今天,我们学的《一棵小桃树》就是一篇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文章。
导入二:同学们,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会看到大自然的许多美景。那些叫上名字或叫不上名字的水陆草木之花往往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枯木逢春吐新绿(有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却在来年的春天又吐出了新绿。)。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努力的活着(有的在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却在努力地活着)。无人问津,依然要努力绽放(有的花非常的美丽,无人问津,但它们依然绽放)。从它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力量的顽强,像这样的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往往我们总能体会到一些小感动。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也被一棵小桃树感动。为此他还写下了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
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发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除了目录上的特殊标记,这篇文章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生:有旁批
师:对了,一般自读课文是有旁批的,大家看看几个旁批?(5个)5个旁批问了几个问题?(3个)分别是第3个,第4个和第5个。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自读实践去解决这几个问题。
二、与文本对话,读懂树与人
任务一:品读一棵小桃树
师:既然是自读课文,就请同学们快速读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2-3分钟)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小桃树的句子,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要求:先阅读单元提示、课文旁批、注解和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选出其中你最喜欢或最触动你的句子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你读出了一棵怎样的小桃树?(给学生1分钟准备时间)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用“我从_____________(文中的句子或语段)这句话,读出了一棵_______________的小桃树,我对小桃树充满了 之心。”这样的句式,赏析描写小桃树的句子,品读一棵小桃树。
例如:我从“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这句话,读出了一棵弱小的、无助的小桃树,我对小桃树充满了怜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