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蔡教书之期中考前专项练习ppt(13份)
- 资源简介:
小蔡教书之期中考前专项练习
~$小蔡教书之期中考前专项练习.pptx
【教师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1) .docx
【教师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2) .docx
【教师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3) .docx
【教师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1) .docx
【教师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2) .docx
【教师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3) .docx
【学生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1) .docx
【学生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2) .docx
【学生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3) .docx
【学生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1) .docx
【学生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2) .docx
【学生版】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3) .docx
小蔡教书之期中考前专项练习.pptx
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1)【2023届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启航卷)第四次联考】
材料一:
文艺作品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经典的文艺作品往往是思想光辉与艺术魅力同在,两者缺一不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文艺在人类生活中不仅带来精神的满足,同时也带来审美的提升和情趣的陶冶。文艺创作要有情怀、有格调,以高尚的境界、博大的胸怀、高雅的情趣书写时代,坚持崇高格调和健康的审美取向,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打动人心,使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而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格调高的艺术作品来体现。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以千锤百炼、铸就精品的艺术追求,不断提升文艺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真正发挥好文艺的引领和担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摘编自于文秀《新时代文艺的引领与担当》)
材料二: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从方式上看,是假定性,但有真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与科学意识是不同的。科学所承认的意识,是不允许虚构的,科学结论是实实在在的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文学意识是审美意识,它虽然也追求真实,但它是在艺术假定性中所显露的真实。这里,科学与文学分道扬镳了。
文学虽然有对现实的不同把握方式,有的作品运用了神话、传奇、荒诞、幻想等(如《西游记》)来反映生活,有的作品则“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如《红楼梦》)来再现生活,但不论把握方式有何不同,文学按其本性是假定性的。所谓假定性就是指文学的虚拟性质。所以,文学的真实是在假定性中透露出来的。可以说是“假中求真”。一方面,它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纯粹是子虚乌有;可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它会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的还真。文学作品所显示的审美意识就是这种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体。文学的假定性不但表现在那些描神画鬼、充满神奇幻想的作品上面,就是在那些以反映生活本来面貌的完全写实的作品里,假定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艺术的假定性,也就没有文学。然而文学的审美意识是假定的,但也是真实的。就是说,这假定是具有真实性的。
那么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艺术真实性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又不止是认识。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的过程中,投入了全部的心理动作——感知、情感、想象、回忆、联想、理解等。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
……
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贰•3)【2023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本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筚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B.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C.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D.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
B. “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 “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
D. “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穆公
……
小蔡教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专项练习(壹•3)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明谓韩王曰:“与黑不可恃金泰之心欲伐楚急不如图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业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做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怒,召陈矜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做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悲也。”楚王大说,乃做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敞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明也。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
B.与国不可特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易二之计也
C.与国不可特/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易二之计也
D.与国不可特/今秦之心欲伐楚/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代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庙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