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6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28 8:06: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70字。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掌握相应文化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陶渊明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传达深厚情感,形成独特的审美追求。
  4、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
  【教学方法】
  自读预习,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记录家庭生活和家庭琐事,也能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今天我们一同来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他的家庭生活中去感受那份深情厚谊。
  【预习】
  【任务一】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1、作家作品。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他被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创作背景。
  2、写作背景。
  归有光原居昆山,“项脊轩”是他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他在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那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使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让“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项脊轩,书斋名,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义。
  3、文学常识。
  (1)了解文体“志”
  “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
  (2)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3)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
  (4)束发:古代以男子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这时应该学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