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35(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特色.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表达效果.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凌鼎年的小说.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的意义.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张抗抗的小说.docx
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大鼓
张丽
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
……
小说专题训练----凌鼎年的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蔫蔫的,连聒噪不已的鸣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
……
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的意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磁力
沙汀
这时是一九三八年冬季。一个没有太阳的阴天,已经半下午了。镇上的情形和往常一样,聋耳的张大娘依然一面纺着棉花,一面守着自己的麻糖花生摊子;永兴号的胖老板则在长声么么地哼唱着圣谕书。茶馆的人物也无改变,永远是那一批脚色,一切似乎都与神圣的民族战争无关。
当小袁退了学从省城回来的时候,曾经同几个小学教师坐过茶馆;自从他到革命圣城延安去的计划暴露以后,由于时常感觉到全街的人都在拿好奇的眼光看他,他便很少去了。但他没有多少地方可走,而一个人在街上彳亍着,又反而越觉得无聊,最后,他拐进禹王宫小学校去。
小袁去找国文教员张琪。国文教员是因为恋爱问题同兄长闹决裂的。他生病卧床,一看见小袁,便从床上一下坐了起来。
“你来得正好!”他嚷叫道,“快把人闷死了。”
“我也是呢!”
小袁回答,在床对面一张破椅子上坐下。
国文教师诉说了一番教师生活可怜可笑的情形。小袁一边听他说,一边奇怪,这个苍白瘦削的青年人为什么不肯摆脱他所嘲笑的生活!但他觉得整个镇上,只有国文教师是唯一了解他的,懂得他的渴望和追求的意义,于是忍不住问道:
“你看我怎么办呢?”
“这还要问!”国文教师笑了,“走就是了呀!”
“也许我还可以帮你点忙,”他一边收集着烟蒂准备翻烟锅巴过瘾,一边轻松愉快地说,“等寒假里那批公爷回来,就好办了。我同他们都熟,叫大家凑一笔钱送你!”
“这怎么要得……”小袁说,涨红了脸。
“这你又未免太古董了!他们读个中学,一年就用它四五百。天天追公园,吃馆子,进麻将公司,敲他们一笔钱有什么不可以呀?!”
……
小说专题训练----张抗抗的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归来
张抗抗
那一刻女儿在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话。这声音直捣他的耳膜,心猛地颤了颤,紧接着身上一阵燥热,低头就看见自己手上的青筋都鼓暴起来。
咱们走吧。女儿扭扭身子甩开他的手。自从他们在公园湖边发现了那些小野鸭子,整整半点钟,女儿守着草滩一动不动。
他扳住女儿的肩膀,晃了晃,想催她走。女儿转过脸来,冲着他又一遍大声地重复了那句要命的话:爸爸,你是不是说过,你吃过天鹅肉,是真正会飞的天鹅,这是真的,对吧?
你胡说些什么呀!他吼起来。一把将女儿拎出了人群。他觉得自己从脖颈到脚跟都在发烧,怕是连脚趾都红透了。
他半蹲在女儿面前,严肃地说:记住,以后再不要对别人讲爸爸吃过天鹅肉的事了,好吗?对那些曾经很骄傲的知青往事,突然连他自己也怀疑起它的价值。
故事中的他和“战友”们,都是英勇无敌的“好汉”,单调的业余生活中唯一的刺激就是打猎。一次,他和老四悄没声息地潜入苇荡深处,守到傍晚时分,两只雪白的大鸟,如同玉盘似的满月以及月的倒影蓦然降临,两道银色的亮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
他听见枪响,听见有东西重重地坠在地上的声音。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它们就倒在他的脚边。
那天晚上宿舍里萦绕着他从未闻到过的香味,所有人都喝醉了。第二天中午,他昏昏沉沉地醒来,眼前闪过那白色的大鸟临死前忧伤的眼神,一片银灰色的细绒毛如幽灵般飞近他的嘴唇,他突然觉得有些恶心。后来的许多年里,他老有一种被什么东西卡住喉咙的感觉。这种感觉最初曾使他骄傲,在骄傲和炫耀的状态里,他给妻子女儿讲那个射落月亮的故事。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开始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
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不要对人说你吃过天鹅……
……
小说专题训练-----结尾的特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淞沪旧事
禹风
自从落脚上海,乔新甫与乔新成两兄弟一直住在苏州河边。
那天,乔新甫趴在中式飞檐楼斜顶的南侧青瓦上,只探出额头和眼睛,看对岸十九路军噼噼啪啪跟日本兵开仗。
新成一早就去西服公司了,昨晚老板找过他们兄弟俩,问他们有无碰上十九路军的士兵。其实战场和英租界仅隔了苏州河,河面宽百多米,枪炮声在耳,却没枪弹朝南边来。十九路军果然严守命令,不对英租界放枪;日本海军陆战队看来也小心翼翼,不想挑衅英租界。
苏州河上既有通车设卡的桥,也有草草建造用以两岸居民互相走动的木桥。这些陋桥从前没巡捕把守,开战后工部局捕房匆匆派了些印度人和华捕到乔家兄弟寓所附近的小木桥边拉起了简易铁丝网,放下十几只沙包,封锁了木桥。现在,对岸的人虽能跑过桥面,却轻易进不了租界。
乔端冕乔老板关照新甫、新成,把店里存的纱布拿出来,分给裁缝师傅们裁成合适尺寸,用酒精消毒,再准备些西药房出售的药棉,同绷带、止痛药一起放到一些小布袋里。乔老板解释:“军人在打仗,难免受伤。你们兄弟俩住苏州河边,万一碰上十九路军伤兵,这些急救小包就送他们用。”
新成一早去店里拿大家连夜做好的“伤兵袋子”。新甫在家也没闲着,将小铺子里买来的一堆洋铁皮水壶灌满了凉开水,准备一见十九路军士兵靠近就送上去。想必巡捕们好商量的,不会阻止这小小的慰问。他等阿弟,听着对岸枪炮,就爬到屋顶张望。
没想到阿弟不是一个人回家,一辆小汽车嘀嘀呜呜鸣喇叭,开到了苏州河边。新甫忙下楼,看见老板乔端冕带一个七工师傅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