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4(2份)
- 资源简介:
共2份。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遣之,诫之曰:“必如吾言。”使者曰:“王之鼓瑟,未尝悲若此也”王曰:“宫商固方调矣!”使者曰:“调则何不书其柱耶?”王曰:“天有燥湿,弦有缓急,宫商移徙不可知,是以不书。”使者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以辞。遇吉则贺之,凶则吊之。今楚、赵相去,千有余里,吉凶忧患,不可豫知,犹柱之不可书也。”
楚庄王举兵伐宋,宋告急,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往命宋毋降,道过郑,郑新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之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解扬乃许。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烹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虽死无二。”王曰:“汝之许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死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臣不恨也。”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而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庄公卒赦解扬而归之。晋爵之为上卿。故后世言霍虎。
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赋五百,邾赋三百,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遂朝于吴。
(节选自《说苑•奉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
B.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
C.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
D.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商,古代音律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后也泛指音乐、音律。
B.吊,文中指慰问,与成语“吊民伐罪”中的“吊”含义相同。
C.恨,文中指遗憾,与“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恨”含义相同。
D.血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在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派使者到楚国,并嘱咐使者一定要按他的话去做,但是使者却以弹瑟调音无法记在弦柱上作喻,以此来告诉赵王不应用言辞来限制他。
B.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景公答应发兵,但伯宗却劝谏说上天正要使楚国兴盛,不应出兵援助宋国,后来派解扬前往宋国传递不要投降的信息。
C.解扬被郑国押解到楚国后,楚王厚赏了他,并且让他反传晋君的话,让宋国赶快投降,在楚王再三请求下,解扬才答应了楚王的要求。
D.子贡前去吴国请求援兵,既指出了齐国的无礼之举,又分析了鲁国和邾国的军需物资如果都落入齐国,将不利于吴国,最后吴王答应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之许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
(2)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
5.解扬受命出使宋国,屡遣风险却能全身而退,其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王赞其群臣而议其过。任座进谏曰:“主君国广以大,民坚而众,国中无贤人辩士,奈何?”王曰:“寡人国小以狭,寡人独治之,安所用贤人辩士乎?”任座曰:“不然!昔者齐无故起兵攻鲁,鲁君患之,召其相曰:‘为之奈何?’相对曰:‘夫柳下惠少好学,长而嘉智,主君试召使于齐。’鲁君曰:‘吾千乘之主也,身自使于齐,齐不
……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四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先人就世,不穀即位。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吴人之那不敦,亦又甚焉。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
对曰:“未可也。蠡闻之,上帝不考①,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有夺,有予,有不子,王无蚤图。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知也。”
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天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皆曲相御,莫适相非,上下相偷,其可乎?”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令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其且驰聘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王姑待之。”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微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
(节选自《国语•越语》)
【注】①考:帮助,成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
B.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
C.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
D.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穀即位”与“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不穀”“寡人”都是谦称。
B.“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与后文“王其且驰骋弋猎”两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
C.“王无蚤图”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字含义相同。
D.“微君王之言”与“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觉得自己年轻时贪图享乐而致使越国遭受吴国欺凌,希望范蠡帮忙谋划复仇。范蠡认为天意难测,急于攻打吴国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
B.勾践认为吴王如今沉湎酒色、听信谗言、厌弃忠良、违背天时、不恤百姓,因此再次征求范蠡的意见。范蠡认为上天的征兆未到,劝吴王继续等待。
C.吴王杀了伍子胥后,勾践再次向范蠡征求意见。范蠡认为吴王失道才刚开始,此时攻打吴国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连带自身受害。
D.吴国遭受天灾之后,范蠡劝勾践要装作醉心于游乐宴饮之事的样子,以待吴王德行亏损,百姓筋疲力尽、心生怨恨时,再顺应天时去消灭吴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
②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
5.从本文看,勾践能够灭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