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素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7500字。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二首》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悟,鉴赏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实例练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鉴赏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仿写诗歌,激励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过程与方法:
学生现在处于七年级下的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本文很多内容是从儿童的角度叙述和描写的,因此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针对文章涉及的哲理方面,老师做好引导,要努力促成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研读,努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普希金小时候诗写得特别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在发现老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之后,他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零。老师对他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普希金最后选择了诗,他成功了,成为了“俄罗斯文学之父”。在普希金最孤独寂寞的时候,写了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送给了邻居的小姑娘,激励她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也送给了自己!(板书课题、作者)
(过渡语)今天,老师把这首诗送给大家,我们来齐读,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思考“这首诗是写给哪些人的”?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年),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诗人。他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发表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他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和历史纪事《普加乔夫暴动史》,叙述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反映了贵族青年在沙皇统治下的思想苦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2.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西波娃的女儿15岁的伏尔芙的纪念册上的。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自由朗读,注意节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读标题
如何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欺骗”的含义是什么?
“欺骗”特指生活中因遭遇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你”在诗中指的是什么人?
既指处于流放生活中的作者,也指遭遇困苦不幸的人。
(3)明确口吻:既然是大诗人写给小孩子的诗,应该以怎样的口吻,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明确: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
2.品读,感受诗意
(1)从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哲理?
可能是:勇于直面生活的挫折。/正视并敢于面对不幸,生活才会更美好。/痛苦是人生的精神食粮。/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
(2)它能让你联想到哪位文人说过的话?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宗璞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伟大的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穿越时空,让所有需要它的人们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汲取力量和营养。
(3)配乐朗读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可联系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