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40字。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
一、说教材
1、文章特点及地位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个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中的一课。这一专题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进行美的探寻,即通过文学鉴赏来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听听那冷雨》与本专题中的《荷塘月色》一样是一篇极具意境美的散文。因而本文的教学可在《荷塘月色》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鉴赏阅读。让学生在欣赏优美语言的过程中,品读出作家独特的心境,及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景与情,从而达到通过品味语言来感知、体会作者情态与志趣的目的。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几点,并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我从三个维度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
(2)在反复诵读中,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
(2)引导学生对本文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鉴赏,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独特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文,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我教学的对象是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大部分语文素养较好,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很多散文,并在此之前刚刚学过《荷塘月色》,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了初步的鉴赏训练,因而鉴赏本文已有一定的基础。本文将冷雨的声色光影与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但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鉴于以上这些,我有针对性地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声色光影所交织的美妙神韵。
(2)透过诗味的语言,通过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化用的诗词中的浓浓乡情。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散文较其他文体更具主观性,情感性,更宜采用“体验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品味语言,并联系作者的生平来体验作者的情感,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在贴近文本的基础上,尝试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鉴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他们发出的自己的声音,开拓创新阅读的空间。 本文用诗化的语言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诵读法”来使学生体会作品所蕴含的美感及作者的情感。在鉴赏阅读中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更要辅之以抽象思维,注意学生美感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