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0/25 10:12: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参赛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历史以及当前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铭记历史。
  2.学习新闻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面对过去,走向未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课件展示南京国家公祭日图片)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二、自学检测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  辱没(rǔ) 呓语(yì)     遁形(dùn) 
  铭记(míng)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国殇(shāng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 部。贯,贯穿。
  3、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  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4、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融入感情。
  2、题解:《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①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②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4、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