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三伏天”现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8/9 20:45: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30字。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三伏天”现象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一向有“三伏”的说法。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三伏之季,重在养心。伏者,藏也,心藏则静,而“心静自然凉”。“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这是杜甫的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是苏轼的词;“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这是白朴的曲。“心静”并不能改变外界,但宁静的心灵能在燥热里感受得到幽静,凉意,和十里荷花喷涌而来的香气,这样,人自然神清气爽,不会因“三伏天”而萎靡不振。而人若是心浮气躁,稍久,就会心疲神倦,提不起劲儿来。
  其实何止是在“三伏天”里如此?面对不适、困难,人都应平心静气,切忌浮躁。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作文解析
  在“天气太热了”“空调没效果”“顶楼好晒”的一系列抱怨声中,孩子们无奈地开启了高三的学习生活。打开入学考试作文题,我们不禁莞尔,这也太切合考生实际处境及心境了!出题老师表示:希望能给处在三伏酷暑之中,刚刚步入高三的学子一点抚慰,同时也提醒他们能调整好心态,去浮躁,留静气。
  材料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伏天”。材料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三伏天,高温、潮湿、闷热,令人不适。
  ②三伏之季,重在养心。伏者,藏也,心藏则静。
  ③古诗中的三伏天优美宁静。
  ④为什么心静自然凉?“心静”并不能改变外界,但宁静的心灵能在燥热里感受得到幽静凉意,人自然神清气爽。
  ⑤人若是心浮气躁,稍久,就会心疲神倦,提不起劲儿来。
  ⑥由此得出启发:面对不适、困难,人都应平心静气,切忌浮躁。
  材料内容完整,清晰,审题没有难度。分析材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①表达观点:心静自然凉。
  ②因果论证:为什么心静自然凉?
  ③对比论证:心静和心浮气躁进行对比。
  ④联想引申:生活中“心静”的道理。
  把这几层意思说清楚,一篇“引析联结”结构的文章就基本成型了。
  这次作文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脱离情境。
  很多同学看完整则材料得出一个结论——要写“静心”,于是就整篇文章写“静心”,对材料中提到的“三伏天”的情境完全抛之脑后。整篇文章没有提到三伏天的情境不会超过48分。
  第二,偷换概念。
  表面上写“静心”,实际上并未分析“静”。很多同学以“静心”为中心观点,但在分析如何“静”时,又写乐观,又写豁达,又写坚持……这其实是偷换了概念,似乎把“静”换成任何一个词文章都成立,核心概念不准确,很难上46分。
  第三,言之无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