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议论性散文--情理兼备,形散神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60字。 高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议论性散文--情理兼备,形散神聚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也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从“议论”的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观点;从“笔法”的角度看,它是“散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它侧重的是对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一、内容上的众星捧月与情理兼备
议论性散文可以笔涉古今中外,围绕文章中心,让多种素材有机交织,充分展示内容的丰富多彩,在具备说服力的同时兼具感染力;或者说,在众星捧月的材料组合中,产生情理兼备的表达效果。如作文《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就是范例。
【示例】
请允许我从家事谈起吧。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已经泛黄的《黄帝内经》。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黄帝内经》——如“形劳而不倦”,指身体劳累,但精神却不疲倦,应该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了。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繁体的“勞”字。他说:“‘勞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整個字的含意是: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
在思品课上,老师说:“马克思曾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我听了,忍不住叹服、点头。是的,当体力劳动被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时,我庆幸来自《黄帝内经》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承继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外界风气怎样吹,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躁、不庸懦、不愚钝。
作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将身边事、书中事结合起来,从《黄帝内经》一句“形劳而不倦”释义,从繁体“勞”字的字源分析内涵,从马克思的名言中强调。由此可见,作者平时阅读涉猎广泛、积累丰富,作文时自然能厚积而薄发。
二、写法上的由事入理与取譬设喻
“由事入理”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式,多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能成为文章的起点;从小事出发,表现的却是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时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缕风片云,珍惜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点滴感受(不要怕它不成熟、不完整),善于发掘感性材料的内在意蕴,是写好议论性散文的源头活水。
“取譬设喻”俗称“打比方”,是拿一件切近的、已知的事物,来形容笔下所要描述的主体。化虚为实的精巧运思,使文章析理生动、透彻,而且幽默风趣。如作文《没有一只会被人左右的鹰》就是范例。
【示例】
麻雀是飞不高的,因为生活在雀群里,大家每日叽叽喳喳:“我们是麻雀,我们飞不高的。”每日被灌输这样的思想,久而久之,便真飞不高了。鹰却不会被人左右,于是飞得很高。我们要做鹰。鹰有敏锐的眼睛,能洞察一切,分辨得出哪些才是你真正的“读者”。真读者会了解这本书的全部,由封皮至里面的细节再至封底,旁观你的生活,在你为难时提供合理的建议。而这并不是左右。左右是矛盾的,因此令你为难,聪明的读者不会抢夺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