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路径,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圈画文中精彩语句和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揣摩体味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理解细节描写作用。
教学难点:
揣摩精彩语句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聚焦闻一多先生“学者”形象,感受其“只做不说”、治学艰辛又严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基础积累
1.朗读词语并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2.解释词语含义并积累
(设计说明:本课多音字及四字词语较多,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明确词义,并通过课后的默写等进行积累。)
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这之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时期,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背景介绍:本文作者臧克家,1929-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而闻一多先生则是在1930-1932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本文也有好几处信息透露出他们两人的生活轨迹是有过交集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发现线索——第3、11、13段,明确两人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为理解文章情感奠定基础。
(设计说明:本单元三篇现代文的作者与文章人物间的身份是相同的,同为科学家、诗人、作家,引导关注这一特性并从文字中寻找到线索,通过发现两人间的密切关系理解字里行间的细致描写和表达情感。)
三.回顾上节课学习路径,梳理文章结构
1.读标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面对这样一个标题,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学过的路径来思考:
思考:①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言行片段?
②这些片段中人物的表现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特点?
③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④作者组织这些言行片段的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2.找出标志性的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完成练习册第2题(要求:边读边动笔)
明确: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第7段,第8段——可见,(1)文章是从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角度向我们介绍闻一多先生的。(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总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始终把“做”放在首位。
(设计说明:本文结构严谨,以“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从“学者方面”写先生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半部分则从“革命家方面”写先生“说了就做”,之间用了总起句和承接句,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学生借助标题和关键句自然能够理清文章结构,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四.走进“学者”闻一多
1.自读第1-7段,从内容入手看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具体做了哪三件事?(圈画出能够帮助理清材料关系的词句。)
明确:第3段,第6段,第6段(联系练习册第5题)
关注:句子中的关联词及作用,这三个材料都凸显学者闻一多的“做”——“做”古代典籍的钻探,“做”学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