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一)
- 资源简介:
约141640字。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一)
(2022??山东青岛??一模)【材料一】
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巧。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于它的戏剧特征: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奴隶陶俑,春秋、战国时期木俑(其中包括部分“乐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这便是最初的木偶,它经历了一个由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由祭仪而成了喜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1978年在青岛莱西市岱墅村发现一座西汉木椁墓,墓中出土了一具高达1米93的大木偶。大木偶由13块木制部件构成,各个结合部位均采用卯隼法连接,立、坐、跪、卧自如,腹部横木上和两条大腿根处还钻有许多小孔,头部雕刻刀法明快,口眼鼻耳清晰,整体上身躯伟岸,神态威严。汉代用俑从葬较为流行。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凡较有身份者的墓葬中几乎都发现有从葬俑群,种类有武士俑、侍从俑、百戏俑、辟邪桃木俑等。但是其它地方墓葬出土的木俑都体形娇小,高不过四五十厘米,多在二三十厘米之间,甚至更少,可能只是为殉葬制作的明器。莱西岱墅西汉木椁墓中出土的大木偶则高193厘米,甚至比一般的真人还要高大不少,是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个头最大的木制偶实物,被称为中国木偶之最。大木偶能活动,加之神态威严,或许随葬以后也起着守卫墓主人的作用。
从秦末至汉代的较长一段时间里,都可能存在形制如岱墅汉墓中那样的,四肢关节能活动的随葬大木偶。早期木偶的随葬作用是保护墓主的生命安全,之后的随葬意义则由护卫演变成为娱乐。它的发现,一则体现了木偶自丧葬而娱人的过渡;再者表明,木偶制作已达到与真人无二、活动裕如的境地,这为木偶戏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选自百度百科《木偶戏》,有删改)
【材料二】
莱西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俗称“撮头戏”,木偶造型多数沿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戏剧脸谱,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木偶面部眼、耳、鼻、口可动,表演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操纵讲究稳、准、正、平,并借鉴戏剧人物的步伐、跳跃、翻身、转身等表演程式。除戏曲形象外,莱西木偶戏近年来已经演变出门类众多的各种形象,如卡通形象、动漫形象等,表现形式不仅局限于人物,更多地融入了动物、变形人物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木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实现了突破性进展。2021年11月23日,“莱西木偶戏”成功入选第五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选自百度百科《莱西木偶戏》,有删改)
【材料三】
2010年4月,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注册成立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招聘年轻演员,改良木偶制作方法,创新木偶表演形式,深受各界欢迎。在山东省文化厅及地方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剧团发展迅速,演出场次不断增加,演出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较大的木偶剧团。
在传统木偶造型基础上,莱西木偶戏又演变出卡通、动漫等门类众多的木偶形象;在表现形式上除了传统的人物外,又融入了动物、变形等丰富多彩的元素。制作工艺的创新让木偶更加轻便、精美,机关多样,彰显神奇。剧本创作大多面向儿童、青少年,寓教于乐。舞美设置丰富多彩,更好地烘托气氛,衬托剧情。莱西木偶艺术团还开创了一系列的木偶绝技节目,如木偶变脸、木偶长袖舞、木偶书法、木偶转碟、木偶转手帕等,让现场观众惊喜不断。
创新使得小木偶走向大舞台。2017年以来,莱西木偶艺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剧团先后到瑞典、日本、美国、新西兰、乌克兰等地表演木偶剧目,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欢迎,为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和弘扬家乡非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节选自《小木偶走向大舞台》,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偶艺术是以木偶为表演媒介的一种戏剧艺术。
B.木偶由早期的随葬作用逐渐变为喜庆娱乐作用。
C.莱西岱墅西汉木椁墓中出土的大木偶是年代最早、个头最大的木制偶实物。
D.创新使得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较大的木偶剧团,也让莱西木偶艺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2.请根据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莱西木偶戏的形象分类。
3.看了材料三的内容,作为一名莱西人,为了让莱西木偶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请你提三条合理的建议。
(2022??山东青岛??一模)海上的父亲
虞燕
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断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③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④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⑤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⑥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