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15(3份)
- 资源简介:
约8150+7320+7880字。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998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产于安徽的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歙砚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其质地______,磨出的墨汁润滑均匀,有“冬不干,夏不腐”的奇效。古代的歙砚采用龙尾石制作,龙尾石产于婺源龙尾山,一般需要5亿~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之后还要经过相石选坯、制作粗坯、设计、雕刻、打磨等多个工序,每一步都不能草率。歙砚的形制______,每一块砚石都要根据其质地和纹理,______。歙砚的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亭台、楼阁、花草无所不取,人物、走兽、飞禽、虫鱼无所不包。尽管有物的雕刻,可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雕刻在歙砚上。这类刻于砚台表面的文字被称为“砚铭”,是砚雕的一部分,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厚而坚,足以阅人于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苏轼《孔毅甫龙尾砚铭》)这是苏东坡刻写在友人孔毅甫的一方歙砚上的铭文。前半句,是对砚台的赞美之词。也就是以铭说砚,后半句是以铭立德、以铭抒情。一方好砚,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珍品,再书刻上精美的铭文,更是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坚实细腻 千变万化 因材施艺 锦上添花
B.浑然天成 变化莫测 因材施艺 精益求精
C.坚实细腻 千变万化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D.浑然天成 变化莫测 精雕细刻 锦上添花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有物的雕刻,可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在歙砚上。
B.尽管有物的雕刻,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雕刻在歙砚上。
C.除了物的雕刻,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在歙砚上。
D.除了物的雕刻,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出现雕刻在歙砚上。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俗话说“样卯万年牢”。桴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来的部分叫榫, 。一 凸一 凹, ,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样和卯咬合, 。样卯工艺是堪称娥美京剧的中国国粹,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
众所周知,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而样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样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样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样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未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南阳春日十首(其四)
陈舜俞
花前惆怅转难平,屈指光阴已半生。
犹把此身尝患难,不知何日得功名。
未安去住千丝乱,已去悲欢一梦惊。
拟入醉乡销此恨,快风无故析春醒。
……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10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就是雅俗共赏,如词曲、评话、杂剧、皮影等中国传统大众文艺,均出现于宋代。2022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宋韵表达得________。在节目中,绿水青山化为曼妙的舞者,层峦叠嶂是高高的发髻与轻盈的身姿;行者樵夫渔父并怡然自乐,令人不禁________;《忆江南》更将“家在富春江上”的生存体验通过演员的直接演绎,表现为毫无阻隔感的“诗意地栖居”,使中华美学的韵味扑面而来。其实,人们对宋韵并不陌生,陆游、苏轼的诗词可谓________。
中华传统美学,不只是挂在墙上的“________”,更是百姓日常浸染其间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不离烟火气,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韵味,它不把“文艺范”置于高雅的“云端”,而强调世俗生活中自有真谛。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的也是打造这种雅俗共赏的独特韵味——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韵味。《只此青绿》与《忆江南》,而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在文艺作品中吸取宋韵文化养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提供了途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淋漓尽致 拍案称奇 尽人皆知 高山流水
B.淋漓尽致 拍案叫绝 妇孺皆知 阳春白雪
C.酣畅淋漓 拍案叫绝 尽人皆知 阳春白雪
D.酣畅淋漓 拍案称奇 妇孺皆知 高山流水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此青绿》与《忆江南》,而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从文艺作品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汲取宋韵文化养分,提供了途径。
B.《只此青绿》与《忆江南》,便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在文艺作品中吸取宋韵文化养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提供了途径。
C.《只此青绿》与《忆江南》,而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在文艺作品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吸取宋韵文化养分,提供了途径。
D.《只此青绿》与《忆江南》,便把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俗”化——由雅到俗,为今人从文艺作品中汲取宋韵文化养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提供了途径。
3.请对以上材料内容进行概括。不超过45个字。(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野生动物的灭绝,会加剧全球变暖吗?专家在考察泰国考艾国家公园方圆30公顷的植被后, ① 。众所周知,植物拥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从而有效减少地球上二氧化
……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6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瓷器中,元青花仿佛神一般的存在。元朝时,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被彻底 。蒙古民族马背上“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 的新篇章。北方的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由于战乱 云集到战事相对平静的后方景德镇。这些书生,发现了一种叫苏麻离青的东西,有着忧郁的青中带紫,天然地适合书写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导致他们挤在狭窄的山水里,更多向外突破的力量被自然蓄积。走出昨天的书斋,青花画师们眼前的山水豁然开朗了——湛蓝的松烟呈显,艳丽浓烈;天青的釉色凝结,清新淡雅。釉彩向釉下凹去,深入胎骨,肌肤一样凹凸不平,状如起伏的情绪。画师们以“苏麻离青”,或叙英雄故事,或抒人生百味,为中国瓷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元青花也以其独特的幽蓝神采______了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颠覆 美不胜收 不期而遇 惊异
B.推翻 大放异彩 不期而遇 惊艳
C.推翻 美不胜收 不约而同 惊异
D.颠覆 大放异彩 不约而同 惊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挤在狭窄的山水里,时间长了,更多向外突破的力量被自然蓄积。
B.他们挤在狭窄的山水里,时间长了,自然蓄积了更多向外突破的力量。
C.时间长了,他们挤在狭窄的山水里,更多向外突破的力量被自然蓄积。
D.时间长了,导致他们挤在狭窄的山水里,自然蓄积了更多向外突破的力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排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病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