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3130字。
《春夜洛城闻笛》课堂实录
卷首语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折杨柳》的笛声不期然响起,那个吹笛人是谁?让笛声伴随着春风吹散在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其他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羁旅与乡愁,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
《春夜洛城闻笛》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体验一下黑夜的感觉,好吗?(请把窗帘拉上),当我们拉上窗帘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回答略)在公元七百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洛阳城里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呢?请打开课本齐读《春夜洛城闻笛》。
二、初读印象
1.从课题《春夜洛城闻笛》,你得到哪些信息?
生:我发现作者写作时间是春夜。
生:我发现作者的地点是在洛阳城里。
生:我发现作者写的是自己在夜晚听笛声。
师:也就是我们从《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中了解了本诗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 概读古诗说说读诗的初印象,你读出了什么的月夜什么的笛声?
(屏幕显示)
概读全诗,你读出了____的月夜,____的笛声?
生:我读到了寂静的月夜,悠扬的笛声。
生:我读到了深沉的月夜,春风里的笛声。
生:我读到了洛阳城的月夜,洛阳城的笛声。
师生笑。
3.自由读全诗,揣摩重音并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暗”字重读,因为突出笛声隐隐约约,也表明作者听得细致。
生:我觉得“散”字重读,它写出笛声各处都,是无处不在的情景。
生:我觉得“谁”字重读,这样就和“夜”相照应。
师:根据大家重读提示,大家来齐读诗歌,试试,看看能不能读出韵味?
(生展示略)
师:大家读得还不错嘛,想不想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生:想。
师:播放录音,大家听后比较一下和我们读的,哪个更好?
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
生:我觉得录音朗读诗歌重音突出,我们自己朗读也读出了重音,而且恰好和我们寻找的重音有些地方相同,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
师:看来这是变着法的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