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册语文新教材期末复习(2)<br>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聚焦<br>
(一)文学常识<br>
1.《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为春秋时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左丘明著。<br>
2.《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据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人有异议。<br>
3.刘向与《战国策》: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编订《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br>
(二)文言文的诵读与训练<br>
学习文言文要做到如下几点:多朗读、多背诵、勤做练习、勤查工具书。<br>
本单元提到诵读,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br>
文言文中有些字有两个乃至三四个读音,有些字还有异读情况,这是一个重要知识点。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br>
1.破音异读。它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衣”,现代汉语只作名词用。但在文言文里,除了作名词时读音和现在一致外,还可用作动词。在这句话中“衣”作“穿”讲,读“yì”。<br>
2.通假异读。甲字通假为乙字,即读乙字的音。由于古今音变,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会有不同。如“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中的“内”通“纳”,就得读“nà”而不读“nèi”。<br>
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如“周景王之无射也”(《石钟山记》)中的“射”应读“yì”,不要误读为“shè”。当然,凡依照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已明令废读古音、统读今音的,就读今音。如“叶公好龙”中“叶”是姓,古音读shè,现统一读yè。这种情况也应当注意。<br>
一、基础知识测试。<br>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br>
A.共(gōng)其乏困 肆(sì)其西封<br>
阙(què)秦利晋 会(kuài)稽<br>
B.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