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5590字。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一位本来流连忘返的游子,却因一轮明月勾起了思乡的愁忧,夜不能寐,披衣而起,独自徘徊。(×。没有强调留恋美好事物,应用“乐不思蜀”)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孟子认为,统治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称王了。
答案: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三、文化常识
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
一、通假字
1.时日害丧(“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通“放”)
3.盖《徵招》《角招》是也(“招”,同“韶”)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庶民子来(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
2.述职者,述所职也(名词作动词,履行职守)
3.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4.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形容词做动词,责怪)
5.乐民之乐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指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2.无非事者
古义:“无”是“没有”;“非”意为“不是”
今义:意为只、不外乎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判断句)
译文:得不到这种快乐而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
2.善哉问也!(主谓倒装)
译文:问得好啊!
3.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宾语前置)
译文: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
孟子运用“鼓乐”“田猎”的例子有什么目的?
【点拨】运用“鼓乐”“田猎”的例子,是为了增强说服力,由宫廷内的娱乐活动又扩展至宫廷外的娱乐活动。当君王不顾及百姓生活境况的时候,特别是百姓生活痛苦不堪时,君王的娱乐活动只会使百姓更怨声载道。孟子所谓的同乐,不是说君王要跟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一同打猎),而是说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百姓必然以君王之乐为乐,以君王之忧为忧。
请联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说后人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
【明确】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是他仁政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君主对老百姓要有仁爱之心,而老百姓也会反过来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