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83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名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与《大学》这本书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积累“明、静、安、虑、得、格物、壹是”等词语含义。
3.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 ”“八目”的内容。
4.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初步掌握修身的内容。
【重点难点】
1.解读“三纲”“八目”的内容。
2.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初步掌握修身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做为《四书》之一的《大学》这本书,受到孙中山先生的称赞。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中国政治哲学,谓其为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其“三纲”“八目”,对人生之目的以及达到此目的之步骤与方法,条理分明,阐述无疑。下面,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文化常识:古代学制
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
2.作品《大学》简介
《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它与《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三纲 “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5页学习提示:
《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时要结合《大学》中的相关论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三、学习活动
(一)朗读文本,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解,翻译全文。
第一段(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解: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2.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品德。
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