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18 8:05: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从语言、意象、情感等角度赏析现代诗。
  2.了解现代诗“张力”的特点。
  3.体会汉语言在现代诗中的发展变化。
  4.感悟并思考人生,培养对文学语言的热爱。
  【重点难点】
  1.体会《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为早期的五四新诗,在语言和情感上的价值。
  2.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体现的现代诗的“张力”特点。
  3.通过两首诗的比较发现现代诗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过程】
  学习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现代诗,一首是早期白话新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首为当代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通过比较分析,我们来了解现代诗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体会现代诗的艺术特点,感悟并思考人生,培养对文学语言的热爱。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新诗的特点(注意体会与古典诗歌的区别)
  1.新奇而主观化的意象
  2.“狂飙突进”的精神
  3.自由的语言形式
  《峨日朵雪峰之侧》现代诗的张力特点(注意比较现代诗和古典诗歌在意象、比喻等方面不同的特点)。
  张力的概念:在现代诗中,一切相互对峙而又相互作用的意象、情感、修辞、语词,都可产生张力,使得诗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1.语言的跳跃性
  2.词语的张力
  3.意象对比带来的张力
  4.意象的叠加与减少
  5.比喻带来的暗示意义
  6.情感变化产生张力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1.感悟哲理,抒发情怀,体会青春的吟唱。
  2.学习从语言、情感、形象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
  三、学习活动
  (一)了解郭沫若的创作和“五四”新诗产生的创作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五四”新文学时期,倡导“文学革命”,在语言形式上,扬弃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写作。
  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即发表于这一时期。在时代氛围的影响下,诗歌以澎湃的激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勇猛的革命精神。
  (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新诗特点赏析:
  1.【学生思考讨论】新奇而主观化的意象
  云海、北冰洋、太平洋、洪涛,这些意象,展现了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