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3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1 15:54: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040字。

  《阿Q正传(节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单元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不断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语言、新的样式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研读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要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
  【文本解读】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作品。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作品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
  阅读本文时,要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历史和鲁迅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所认识。学习时,要着重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的艺术独创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还可以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素养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阿Q精神”。
  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4.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为何拼凑?——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Q也是这样一位来源于生活的、极具典型性的人物!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