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与《登泰山记》对比教学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620字。
《前赤壁赋》与《登泰山记》对比教学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着重研读了《前赤壁赋》第三、四两段,苏轼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中抓取住一丝光明,然后迅速扩大,冲淡、中和自己心中的苦痛。这也是绝大多数封建士子郁郁不得志时的人生选择,白居易、陆游、辛弃疾……莫不如此。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着重品味下姚鼐于自然山水中获得的人生启迪与苏轼有怎样的不同。
师:苏轼泛舟赤壁,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46岁,心情郁闷。那么,姚鼐登泰山的背景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见到的说法多是:乾隆三十九年秋《四库全书》初稿完成,姚鼐因自己病羸、双亲高龄需奉养为由致仕,应泰山知府朱子颖邀请于除夕登上泰山,欣赏到泰山的日落与日出的壮美,写下了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千古名篇。那么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呢?请看材料,看看我们能不能破解下姚鼐辞职的原因。
写《登泰山记》前后的姚鼐:
①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总纂官为政坛文坛双宿将纪晓岚。
②乾隆三十九年,《四库全书》完成,姚鼐“以病羸”“养双亲”为由上述致仕,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坚辞。后姚鼐补述辞官原因:“被疾还江南”“余病归”“鼐以疾归”“鼐以疾还”“鼐以病归”。(《惜抱轩诗文集》)
③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除夕,登上泰山。随后游灵岩,盘桓数日,作《游灵岩记》。
④乾隆四十年元月,游完灵岩,返回京师, 处理完公私事务,数月后南归故里。
⑤乾隆四十一年,离开故乡安徽桐城,前往江苏扬州主持梅花书院。
生:姚鼐不是身体不好,因为身体不好的人,不会长驱千里,冬天登泰山。
生:而且是在道中“迷雾磴滑”之时。
生:也不像是要归养双亲。因为他是除夕时分登泰山,按中国人习惯除夕是阖家团聚的时刻,如有双亲需要奉养,哪有不回家的?
生:而且他登完泰山也没回家,又去游览灵岩,然后又回北京盘桓数月。
生:而且他回家后也没停留多长时间,就又去扬州主持梅花书院了。看来他的双亲也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奉养。
师:种种表现说明他不是因病辞职,也不是为奉养双亲而辞职。那么他辞职是什么原因呢,请阅读下列材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