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ppt5(6份)
- 资源简介: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第一节 丰富词语积累.doc
第二节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doc
第二节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pptx
第三节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doc
第三节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pptx
第一节 丰富词语积累.pptx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第一节 丰富词语积累
一、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相关知识】
语素、字、词的关系
语素是有一定意义的、用于构词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语言”一词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吩咐”一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因为“吩咐”拆成“吩”和“咐”就都是无意义的了。“人”这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语言”“吩咐”“人”等语素都各有一定意义,都是不能分割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词和语素是容易区别的。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则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从语言结构中的功能看,某个语言单位就构词而言,它是语素;就造句而言,它是词。例如“马拉车。马拉马车。”在第一个句子里,“马”和“车”都是词。在第二个句子里,作主语的“马”是词;作宾语的“马车”是一个词,在这个词里,“马”和“车”都是语素。可见一个有一定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究竟是词还是语素,要根据它所依存的条件和分析的角度来判断。
字是汉语表现为书面语形式的书写形体单位。一个书写单位就是一个字。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代表音节的文字,一般情况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表意作用的音节,字的形体结构能够以一定的特征显示出它代表的音节所表示的词或语素的意义。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有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条理”等几十个。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从词语的“家
……
第二节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探究一词多义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如“引”:《说文》解释“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成语“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他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
2.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作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
3.词的比喻义
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任务设计】
任务一 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借助网络,探究以下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素:“素”,会意字。本义是未染色的丝织品,这种织品柔软光洁,色白,《孟子•滕文公上》:“冠素。”冠素,就是戴着用未染色的丝布做的帽子。
从丝织品的颜色引申出“白色”的意义。《诗
……
第三节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一、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相关知识】
辨析词义的几个角度
由于语素的不同,词语在词义上会出现差异。辨析词语差异可以从词语的适用对象、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和词语的搭配等角度入手。
1.词语的适用对象
有些词语虽然词义相近,但适用对象却截然不同。如“学习”只适用于好的方面;而“借鉴”既可以用于经验也可以用于教训。“鱼龙混杂”只适用于人,“鱼目混珠”只适用于物。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以免误用。
2.词义的侧重点
词义的侧重点是指词语在语义上的侧重。有些词语虽然表达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由于组成词语的语素不同,在词义的侧重上就会存在差异。如“简洁”侧重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唆;“简捷”侧重简便、快捷,直截了当。“另眼相看”侧重横向上与其他事物比较;“刮目相看”侧重纵向上与过去比较。实际表达中究竟哪个更贴切,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
3.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指的是词语在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别。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却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如“准确”指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