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20 20:1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550字。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根据散文特点,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散文是最具个性化的文体形式,这种个性化体现在文本形式的个性化和文本内容的个性化。所谓文本形式的个性化,指的是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语言风格和用语特点。语言风格指文字是清新淡雅还是凝练厚重,是简约朴素还是华丽秾艳,是含蓄蕴藉还是豪放畅达。用语特点指作者喜用长句还是短句,多用散句还是骈句,用什么修辞手法是否使用叠词等等。文本内容的个性化,则是作者对世界独特的看法,这里包含独特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散文的价值,主要就在于其个性化上。“艺术性散文并不是科学小品,它的生命就是审美的,而审美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观的感情,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感情。如果在这一点上含混不清,就失去了欣赏的前提。”(《秋天:两种不同的现代散文美》)
  因此,对散文的学习,多从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两个角度进行。
  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现存的问题主要有: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教成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3.不注重散文中蕴含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途径》)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针对《故都的秋》一课,其实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比如本文的结构、“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写秋的角度、个性化的语言、遣词造句的技巧、典型事物的选取;比如独特的审美情趣、知人论世等等。关于本文的一份学情调查很有意味:根据调查,91.5﹪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基本把握;47﹪的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是郁达夫个性化语言中表达的独特审美情趣,即“作者对秋清静悲凉的态度”。由此可见,把这篇文章独特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教给学生,应该成为本文的学习重点。
  马庆强老师的《故都的秋》一课,虽然没有明确点明教学(学习)目标,但如果梳理其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学习)目标基本上是“围绕鉴赏语言,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来进行的。应该说这是符合本文的教学要求的。
  二、课堂上分析课文的惯常做法
  通过鉴赏语言来感受思想情感,其实是通过言语表达形式的理解、分析、揣摩和体会,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这个对言语表达形式理解、分析、揣摩和体会的过程,在散文教学中,常常被简化为通过阅读语言,了解文章情感和思想的过程,其落脚点往往只是作品内容的简单再现,是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的浅层次重复,课堂呈现形式往往为师生朗读、师生针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情感的交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