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慢》学案
- 资源简介:
约7250字。
一、读准字音
堤沙(dī) 天堑(qiàn) 珠玑(jī)
叠 (yǎn) 罗绮(qǐ)
二、一词多义
(1)胜东南形胜(形容词,优越)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动词,能承受,禁得起)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形容词,尽)
(2)将异日图将好景(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不译)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动词,率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动词,扶持)
三、词类活用
(1)云树绕堤沙(名词作形容词,像云一样茂密的)
(2)嬉嬉钓叟莲娃(名词作动词,采莲)
(3)异日图将好景(名词作动词,画出美景图)
四、古今异义
(1)有三秋桂子
古义:指农历九月。
今义:秋收、秋耕、秋播的合称。
(2)嬉嬉钓叟莲娃
古义:欢乐的样子。
今义:游戏,玩耍。
[资料链接]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逸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传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文本鉴赏]
《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