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2 17:32: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2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参赛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素养目标
  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二、背景介绍
  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 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三、文体介绍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四、资料链接
  1、比较苏轼与某些同学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学,或缺乏人生追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浅尝辄止,举步不前,半途而废。对师长的劝告不以为意,自以为是学苏轼的超脱达观,懂得“放下”。这种“放下”其实是一种“放任”或“放弃”。
  苏轼的超脱是适当地放下,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如果苏轼没有追求,如果他因为受到一些打击就沉沦下去,得过且过,中国的文化将会出现一份沉重的清单。
  在古文宝库中,近2000篇古文消失;在诗歌宝库中,1000多首古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库中,200首词就没有了;然后,在中医药中,400多个宝贵的药方就没有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没有了;在日本的个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将会失去一道宛如长龙卧波的堤岸苏堤;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类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