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
- 资源简介:
约766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材定位】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记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那些卓越的劳动者。本文通过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而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通过横跨40载的历史,写出了“温饱梦”“粮食梦”在袁隆平手里逐渐成长并最终实现的光辉时刻。进而展现了袁隆平对科研工作的高度热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学习这篇课文时,要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文章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完美融合。把握文章中对袁隆平的细节描写,概括主要事迹,并分析这些典型描写的作用。同时,要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素养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3.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和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当“杂交水稻”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有支持,有质疑,有不屑。当“杂交水稻”真正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有了“超级水稻”的称号时,世界为之震惊。温饱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民生的根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杂交水稻发现的科学之旅—《喜看稻菽千重浪》。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沈英甲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重庆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北京101中学毕业,当过兵,做过工。历任《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科技日报》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漠进行过科学考察。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我穷,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