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31 16:10: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1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公开课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一、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          ,四川乐山人,         、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            ;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              ”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            的奠基人,是继            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           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            ,而且从              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2.简介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
  时期 特点 代表诗人 代表作 内容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诗的“尝试” 胡适《尝试集》等 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
  20年代 新诗的奠基与开创 郭沫若《女神》等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30年代 新诗的规范 戴望舒《雨巷》等 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镜子
  40年代 新诗的成熟与深化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
  3.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二、问题探究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3.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力”字?
  4.“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