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940字。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诗歌单元,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学情分析
在高中课本中刚刚接触古典诗词,因而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在教育教学中应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在此前已掌握了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的一些诗歌常识,本节课要学习诗歌鉴赏中经常会遇到的分析作者情感,手法一类的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学习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诗人的热爱田园的情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学习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培养鉴赏诗歌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朗诵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答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看两幅图,这是陶渊明笔下的哪个地方呢?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景美----景色怡人;人美----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丰衣足食、幸福安宁。作者之所以创作这个理想王国,是因为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世外桃源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今天我们学习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归园田居》,看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三、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xū 吠fèi 桑颠diān 樊笼fán
四、深入研读
听配乐朗诵,并思考以下问题:本诗的题眼是哪个字?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为何而归? 2、归向何处? 3、归去如何?
<一>为何而归?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