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学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1/11 20:56: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370字。

  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素养目标 备考指导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学习文章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赏析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相关语句,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散文阅读中的高频考点。[审美鉴赏与创造]
  2.“生命”“生与死”是高考语文写作热门话题。史铁生的事迹,以及对生死、困境的思考,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文化传承与理解]
  情景导学 
  史铁生说:“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这样的写作态度,让史铁生的文章展现了他想法和文字的明净,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手里的温暖和宽厚,因为他是超越智和愚的存在,他常常省察自己内心,因为只有把自己看清楚了,才能爱自己、爱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用生命书写人生——史铁生
  [简历]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患肾病,又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肾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作品]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我之舞》《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评价] 中国电影编剧、中国现代作家。
  2.背景探寻
  史铁生在21岁时不幸下肢瘫痪,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让作家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和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衬托出个人遭遇的无常和偶然,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皈依。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荒芜(wú)     坍圮(tān)(pǐ)        亘(ɡèn)古不变    
  窸(xī)窸窣(sū)窣  猝(cù)然   
  隽(juàn)永                恪(kè)守
  2.字形识记
  (1)“暇”“遐”“瑕”
  暇(xiá),闲也。(《说文》),遐(xiá),遐,远也。(《说文新附》)瑕(xiá),瑕,玉小赤也。(《说文》)
  (2)“瘁”“猝”“悴”
  周恩来鞠躬尽瘁(cuì)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得了重病的消息,使全国人民深感猝(cù)然。我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他憔悴(cuì)的面容,真是忧心如焚。
  3.词义辨析
  (1)反应•反映
  “反应”,多着重于对外来刺激做出的自身感应、回应。多是被动的,不带宾语。泛指回应的各种意见、看法等。名词,术语。如化学反应、生理反应、热核反应等。“反映”,多着重于带有评价的信息折返。多是主动的,能带宾语。多指批判性的或否定性的意见、看法等。动词义:反照。河水反映着月光,表现作品反映现实,汇报、转达反映情况等。
  练习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