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20
- 资源简介:
约9040字。
劝学
【预习提示】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尊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用比喻。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全文中心:学不可以已。接着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分别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这原本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但作者却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又兼之以排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清新,是一篇传诵不衰、脍炙人口的佳作。
学习这篇课文要针对文章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文章用了大量的比喻。因此,理解这些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时如果能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体会出其内在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句也可以迎刃而解。
【课文解读】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废止、停止。)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下面必须说明学习为什么不能停止,学习应该怎样进行。对于《劝学》,我们如果能准确回答这两个问题,那便可以说,这篇课文我们读懂了。
青①,取之于蓝,而青②于蓝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①青:名词,指靛青,一种染料。②青:形容词,指颜色深。③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做染料。)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③轮,其曲中规④。虽⑤有⑥槁暴⑦,不复挺⑧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加热然后用力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程度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也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人工弯曲使它这样的。①中绳:指木料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根据拉直的墨线来把木料加工取直。中,zhònɡ,合符。②輮:róu,车轮的外框。此处通“煣”,用火烧烤竹木使弯曲。③以为:以之为,把它做成。④规:圆规。这里指用圆规划出的圆。⑤虽:即使。⑥有:通“又”。⑦槁暴:晒干。槁,ɡǎo,枯。暴,pù,通“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