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2600字。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1.识字辨形
天姥山(mǔ) 瀛洲(yínɡ) 天台山(tāi)
剡溪(shàn) 渌水(lù) 著(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lì) 澹澹(dàn)
悸(jì) 霹雳 (pī lì) 訇然 (hōnɡ)
猿啸(xiào) 渚清(zhǔ) 霜鬓(bìn)
潦倒(liáo) 浊酒(zhuó) 铮(zhēnɡ)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ɡ)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 chánɡ)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积累词语
(1)千呼万唤: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2)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3)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4)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5)门前冷落: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6)杜鹃啼血: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7)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8)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9)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10)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3.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实在;
今义:诚实、书信。
②云霞明灭或可睹
古义:暗;
今义:火熄、消失。
③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义:超出;
今义:抽出、拉出。
④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长子、长兄等。
⑥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
今义:一般指虫鸣。
⑦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写了;
今义:表原因。
⑧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
今义:朝向前方(面)。
(2)通假字
①列缺霹雳
“列”通“裂”,分裂。
②曲终收拔当心画
“画”通“划”, 划拨。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敲击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
③云青青兮欲雨:下雨
④遂命酒:摆酒席
⑤歌以赠之:作诗
2名词作状语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
②訇然中开 :从中间
③万事东流水:向东
④古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
3形容词作动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看重;轻:轻视
4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
(4)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
命遂命酒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取名
为因为长句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 介词,为、替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顿时、忽然
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 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 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昏暗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
暗寻声暗问弹者谁 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 隐藏的偏听则暗 糊涂,愚昧
(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②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③一夜飞度(于)镜湖月
④(我)脚著谢公屐
⑤(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