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090字。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生统一检测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这几天,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因在境外视频网站上拥有超高人气和关注度,再次引发人们的讨论。有文章认为,这位博主主打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通过镜头语言呈现田园生活,令外国网友喜爱并评价说“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从这个角度 而言,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当然,这一结论也引发了不小争议。
浏览李子柒微博的主页,不难发现这位拥有两千万粉丝的大 V 与众不同之处。在她更新频率不算高的视频中,能够看到黄豆如何变成酱油、纯手工造纸等等传统文化遗产,也能读到蕴藏于田园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这些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的向往,也打开了西方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由此而言,李子柒的走红不难理解。但能不能把这种走红视作文化输出,以及中国需不需要这样的输出,在网上言人人殊。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不真实,拔高了现实生活;也有人认为乡土社会代表不了中国全貌,会带来误解;还有人质疑其包装炒作的成分,担当不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必须承认的是,作为视频内容行业的从业者,李子柒已经用粉丝和流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但究竟是不是要抢占“文化输出”的名头,目前来看,更多是公众讨论中赋予的意涵。每一个新媒体产品都有自身的定位,喜欢与否都是双向选择,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他人无需苛责。实际上,在互联网连接世界、中国影视作品不断走出去的今天,某个博主的视频走红也存在着必然因素。网友的争议,表面上是探讨文化输出,但更多折射出对待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同态度: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是否还有时代价值?面对互联网包装和营销手段,传统文化如何自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沿着这个视角望去,那么在李子柒镜头下,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 桂花酒,这些流传于上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好这些、推动它们走出去,不仅必须,而且重要。李子柒视频中所呈现的田园生活,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从中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的价值追求,读懂这些内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学习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争议是否是文化输出,不如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创新和推广的工作。每一个文化作品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的,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坚定文化走出去的大方向,秉持工匠精神来谋划创新,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节选自 2019 年 12 月 6 日《人民日报》评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子柒的视频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展现田园生活,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B.李子柒的视频将传统文化遗产与田园生活温情融为一体,获得众多中外网友的喜爱。
C.李子柒用两千多万的粉丝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但是否担得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尚有争议。 D.李子柒视频呈现的生活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较遥远,但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引用外国网友的评论,说明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引出后文的讨论。 B.文章指出新媒体产品都有自身定位,再进一步说明李子柒这样的走红存在着必然因素。 C.文章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肯定了李子柒视频对于文化传承问题的积极意义。D.文章对“李子柒现象”中公众的认识进行了分析,并表明了客观、理性的观点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情画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 B.比起争议李子柒的走红是否是文化输出,田园牧歌是否还有时代价值更值得公众深思。 C.李子柒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原因是商业价值下的互联网包装和营销手段。
D.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内外兼修,要秉持以工匠精神走出去的大方向,不断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 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 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公祭当天,国家领导人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 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 10 万人以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