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6 2:5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项链》教案<br>
<br>
【经典课例】<br>
[教学设想]<br>
通过对小说情节结构及人物心理描写的点拨研讨,引导学生领略《项链》精巧的艺术构思,把握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br>
[教时安排]50分钟<br>
[教学过程]<br>
回顾学生初中阶段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引出新课。<br>
一、导入性点拨<br>
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这个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什么联系?<br>
明确:“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直接决定了作品人物的遭遇、命运,是小说结构上常用的“物线法”。<br>
2.说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明确: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br>
二、研究、鉴赏性点拨<br>
(一)1.这个故事中有两个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br>
(丢项链、识“项链”)<br>
1.苏联作家苏曼诺夫曾经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请大家研究小说的结尾部分,说说“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打击力量”?<br>
明确: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个人若有所值还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br>
以作品人物的打击;对读者的震撼力。<br>
(二)恩格斯曾经说过:“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小说最后这一“偶然性”结局也有其必然性因素。那么,造成这一偶然性结果的必然性因素都有哪些。<br>
(引起思考,只问不需回答)。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玛蒂尔德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性。<br>
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一千多字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士人公。<br>
(1)在这一部分中,有一个词语使用频率最高,是哪一个词?<br>
(“梦想”。前后使用达7次)<br>
(2)她都“梦想”了些什么?能用一个句子概括出来吗?<br>
(梦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br>
(3)她的梦想能实现吗?梦想的结果如何?<br>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可惜,这些梦中的生活图景与她所处的地位与家境成了强烈的反差,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她不断感到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