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6120个字。
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八)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空格中。
2.本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3.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3分。
4.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恨别鸟惊心。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③醉里挑灯看剑, 。
④晨兴理荒秽, 。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周伟江带领全厂职工进行技术革新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他引用了李白《行路难》中“ , ”的两句来鼓励职工们坚定信念。
⑧《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2.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①鞠躬尽cuì ②亵dú ③jié据
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二世元午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①適 ②会 ③雨 ④法
4.选出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2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异”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在秋天,从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稍事逗留,过早地飞去了,以突出塞下天气的寒冷。
C.词的上片描写了塞下落日孤城之景,下片则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D.这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在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与苏、辛的词一样,同属豪放派。
5.对下列长句表达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为纪念和弘扬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深入实施“三立工程”,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于2005年10月起,在青年教师中开展首批“行知式青年教师集体”和“行知式青年教师”创建评选活动。
A.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开展评选。 B.青年教师开展活动。
C.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开展活动。 D.青年教师开展评选。
6.下面提供的小说情节出自哪部作品?任选其中两项按要求填表。(4分)
①黛玉葬花 ②诸葛亮草船借箭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7.认真阅读下表,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 表中数据表明,某市中小学生中厌学的学生呈现出——的态势。(1分)
② 有政协委员建议将“厌学率”列入该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分析(共36分)
(一)(11分)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鸟%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②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③。”左右匿④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清代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
[注释]①乌:哪里,怎么。 ②任:信任。 ③莫己若:即“莫若己”,不如自己。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