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文言文高分方案(5份)
- 资源简介: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文言文 高分方案(5份)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高分方案1 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高分方案2 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智慧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高分方案3 文中信息、要点和观点、写法的准确辨析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高分方案4 文言文语段断句的诀窍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高分方案5 避免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硬伤 Word版含答案.doc
高分方案1 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
“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常见”,是指所考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即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在文中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其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点。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意义一般是由本义通过引申、比喻、借代、假借而形成的。比如“班”,从字形而来,本义是“分玉”,后来引申出“分开”“排列”等义项。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常见的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常见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老”,第一个“老”后面有了宾语“吾老”,词性改变,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赡养、孝敬”;第二个“老”作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老人、
长辈”。
3.通假字
“通假字”指文言文中某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的现象。比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一句中,“倍”同“背”,是背叛的意思。
4.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某些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明显不同的现象。这种变化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如《六国论》中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是古今异义词,译为“旧事,成例”,词义转移。又如2018年浙江卷中的“发言必自称曰儒”中的“发言”一词显然在此句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译为“开口说话”更妥当。
5.偏义复词
……
高分方案5 避免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硬伤
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必考点,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
难点。
例 再读高分方案1中的《上池州李使君书》(2017•浙江卷),完成下面的题目。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译文:
答案: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得分点:资,给予,供给;迹,事迹,功业;光,光耀;勉,努力。)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译文:
答案: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得分点:所解释,分析说明;完具,完备;虽,表假设,即使;挈置,提携安置。)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可从以下方面突破。
一、回归原文,结合语境推断语意
“文言文翻译”要求翻译出的句子要契合语境,所以,翻译时要回归语境,既能保证语意吻合,又能提高准确率。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句,就必须结合上文“廉颇为赵将,伐齐”才会明白,“大破之”是“(廉颇)大败齐军”,并且是“夺取了(齐国的)阳晋”。
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4分)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选自苏轼《晁错论》)
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
译文:
解析:回归语境,推知语义。“以错为之说”是翻译的难点,直译不通顺,结合上文“天子不之察”,下文“错之以忠而受祸”才能推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