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10 13:16:0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50字。
《 桃 花 源 记 》 教 学 设 计

咸丰县尖山乡民族初级中学    张艳

《桃花源记》设计简说: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桃花源的历史,风俗和恬静的生活,抒发了对淳朴的理想社会的的爱慕之情.作者用客观的记叙方法,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幽美的切处桃源,并通过这外故事,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现代人生;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过程与方法:诵读中疏通字词,梳理层次,加深理解,习得语感;通过想像,切入作者的思维轨道,从而与之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放开演说,训练和习得语感;通过模拟采访让古人现身说法的方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社会理想;组织学生辩论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志趣、人格方面都不无裨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作者的理想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我国各地有好多个地方都叫“桃花源”,学生列举——播放课件(庐山桃花源景区,湖南省桃源县的桃花源,安徽的桃花源,广西的桃花源,我县境内的桃花源……)所有这些桃花源都源于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课文中的桃源胜景。
(解说: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背景简介
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的信息资料,全班展示。
资料补充: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年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展,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63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也深知无法改变,就不愿干预现状,只是虚构了“桃花源”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和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压迫,脱离悲惨遭遇的美好愿望。
(解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为后文理解作者理想作下铺垫。)
三、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1、范读,生听读,谈感受和初步印象
2、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要求如下: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过家”中“要”要读“yāo”,不读“yào”。 
②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要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有起伏;a.句与b、c句间停顿略久,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才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3、再自读课文,结合书上的注释及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大致内容。把重点词语分类积累在笔记本上,如易错字音;重点词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几个“然”字词;成语等。自主合作完成后分组以竞赛的方式上黑板书写,看哪一组写得又多又准确.
3、再读课文,用三个单音节词概括桃花源在自己心目中的整体印象。(美、乐、奇)
(解说: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自读,查阅工具书,理解大意,扫除阅读障碍;并对桃花源作出初步评价)。
(二)摘句欣赏(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阐述理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