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5/21 15:02: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30字。

  《渔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文本,交流、活动等教学内容,理解屈原的“激浊扬清”、渔父的“超然清浊”的价值观;
  2. 了解中国儒道的传统哲学内容,学习民族先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情操。
  教学难点
  理解渔父“超然清浊”的价值观和作为道家哲学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本文,师生、生生交流讨论,有效的学生活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行查阅,理解本文难读难解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特殊句式
  (1)游.于江潭:徘徊
  (2)行吟..
  泽畔pàn:边行走边吟唱
  (3)颜色..憔悴qiáo cuì,形容枯槁kūgǎo:古今异义词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另外,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4)何不淈.gǔ其泥而扬其波:使动用法,使浑浊
  (5)何故深思高举....:深远的思考,高尚的举动;也可以解释为“使思想深刻,使行为高举”
  (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者乎:定语后置的标志
  (6)安能以皓皓之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纯洁的品质 一生清~。~璧无瑕。
  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统计学生预习文本遇到的问题,往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屈原在楚国危亡之时,却赴湘流而不是尽自己所能力挽狂澜,他死得有意义吗?
  (2)要保持自己的清白,一定要离开世俗的尘埃吗?圣人应该出淤泥而不染!
  (3)屈原还有第三条路吗?
  (4)屈原和渔夫的价值观不同在何处?
  (5)渔父为什么没有名字?
  (6)渔夫是混子吗?
  (7)渔父真的存在么?《渔父》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8)渔父最后一段说的话想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最后“不复与言”?
  (9)最后一段歌有何用?
  (10)渔夫的观点有可取之处吗?
  (11)渔夫为什么不与屈原争论下去?他劝屈原融入世俗之中,自己为什么却引退?
  (12)渔夫和屈原在今天,我们应该选择做哪一种人?老师您如何看?
  3.课前预习的参考资料
  (1)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
  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