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雪》教学实录
培英中学实验学校 语文科 梁晓娟
教学理念:
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点拨、引导、评价为辅,力求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师生交流平等、自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情感,理解诗的含义。
2、比较南北雪的异同,加深对诗的理解。
3、语言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炼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和音象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自主学习课文,画出疑难字、词、句,查字典扫清语音障碍。
教学过程:
一、 反复诵读、对比鉴赏。
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雪呢?
生齐:(摇头)没有!
师:很遗憾。由于我们生活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之下,所以难以目睹雪,不过,没关系,今天我们将在鲁迅先生优美的笔触下,走进雪的天地,感受雪的精神。
(板书课题。)
师:鲁迅的文章,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关于其人,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再次介绍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们学过他的文章《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还有上个单元的《藤野先生》。
生2:(举手,迫不及待。)我要补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师: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清层次,读懂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文章描述了哪些雪景?
生齐:江南的雪和朔(北)方的雪。
师:那么文章哪些段落是写江南的雪,哪些段落是写朔方的雪呢?
生:前三段是写江南的雪,后三段是写朔方的雪。
师:初次朗读我们能够读懂文章的大意并理清层次,文章描绘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图景,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能否在朗读体会呢?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后,运用扩展性和发散情思维,畅谈南北雪所引起的你的联想或想象。
(小组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生1:江南的雪让我想起水,朔方的雪让我想起冰。
生2:江南的雪让我想起春天,生机勃勃,
生3:江南的雪让我想起稚嫩的小孩,朔方的雪让我想起健壮的青年。
生4:朔方雪让我想起“安塞腰鼓”,“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所以江南的雪是易碎的玻璃。
生5:江南的雪让我想起爱情小说,缠缠绵绵;朔方的雪让我想起武侠小说,刚刚烈烈。
生6:江南的雪让我想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风吹雨打:朔方的雪让我想起在高空翱翔搏击的雄鹰。
(学生拍掌叫好,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师:同学们实在太棒了,你们的思维真广阔!我们知道,联想和想象源于对事物特点的把握。通过刚才的畅谈,我相信南北雪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很清晰了。
(音乐响起,大屏幕展示南北雪的图片。)
师:现在我可以总结出在作者笔下,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学生七嘴八舌,达成一致;教师板书总结。)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与活力,但不能保持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