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地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本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约21460字。
文言文本阅读专题
整理人:lydiyi
南平一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擢制举,调管州录事参军。陈叔达荐仁师才任史官,迁右武卫录事参军,与修梁、魏史。贞观初,改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男子谋逆,有司捕支党,累系填狱,诏仁师按覆。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大理少卿孙伏伽谓曰:“雪者众,谁肯让死?就决而事变,奈何?”仁师日:“治狱主仁恕,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固吾愿也!”及敕使覆讯,诸囚成叩头日:“崔公仁恕,必无枉者。”举无异辞。由是知名。迁度支郎中。尝口陈移用费数千名,太宗怪之,诏黄门侍郎杜正伦持簿,使仁师对唱,无一谬。帝奇之。时校书郎王玄度注《尚书》、《毛诗》,抵孔、郑旧学,请遂废。诏诸儒大议,博士以下不能诘。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玄度报罢。迁给事中。时有司以律“反逆者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诏八坐议。成言汉、魏、晋谋反夷三族,请改从死。仁师曰:“父子天属,足累其心,此而不恤,何爱兄弟?”遂不改。后密请魏王为太子,失帝旨,左迁鸿胪少卿。稍进民部侍郎。及征辽东,副韦挺知海运,又别知河南漕事。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帝还至中山,起为中书舍人、检校刑部侍郎。幸翠微宫,上《清暑赋》以讽。帝称善,赐帛五十段。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被遇尤渥。中书令褚遂良忌之,会有伏閤诉者,仁师不时上,帝大怒,流连州。永徽初,授简州刺史,卒。
(节选自《新唐书•崔仁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B.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C.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D.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也称“制举科”或“制科”。
B.八坐,封建时代八种高级官员。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坐。
C.民部,即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唐朝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D.漕事,和漕运有关的事项。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水路运送军粮的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仁师才学出众,颇受重用。经人推荐,他参与梁、魏史的修撰;贞观初年,他改任殿巾侍御史,皇帝下诏书让他前往审查核实谋逆案件。
B.崔仁师精于事务,记忆过人。担任度支郎中时,他曾经口述支出费用数千项;太宗责怪他,下诏让人拿账册提问,他的回答没有一处错误。
C.崔仁师治狱宽仁,敢于担当。处理青州谋逆事件时,他秉持仁恕原则,立场鲜明;有人担心判决时事情有变,他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承担责任。
D.崔仁师得遇恩宠,遭人忌恨。贞观二十二年,他升任rf1书侍郎,参与主持机要事务,得到太宗优厚的恩宠礼遇,引起中书令褚遂良的嫉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
(2)河问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人义者奏之。
10.(3分)CII.(3分)D12.(3分)B13.(10分)
(1)(5分)(崔仁师)刚到(青州),除去所有囚犯的刑具,给(他们)准备食物,用感化的手段审讯他们,获罪的只有十多个带头作恶的人,其他的都免罪放回。
(2)(5分)河间王李孝恭奏请与孔颖达、郑玄的学说一并推行,崔仁师认为王玄度的注解缺乏根据,列举不合大义之处上奏皇上。
厦门期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崇宪,字履常,淳熙八年以取应对策第一。崇宪初仕为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换从事郎、抚州军事推官。父汝愚既贬死,海内愤郁,崇宪阖门自处。居数年,复汝愚故官职,多劝以仕。改奉议郎、知南昌县事,奉行荒政,所活甚众。升籍田令,制曰:“尔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谗毁,思其功而录其子,国之典也。”崇宪拜命感泣,陈疏力辞,以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