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诗两首》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2 18: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br>
1、体会两首诗歌新颖独特的构思及所表达的情感;<br>
2、体会诗中精妙的比喻所显示 的超凡的想象力。<br>
教学重点:<br>
理解诗中运用独到的形象抒发感情<br>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理解诗中的比喻及将乡愁化抽象为形象的表现方法;<br>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br>
教学时间:一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读过的古诗中,有许多表现乡愁这一主题的作品,大家可能还能回忆起,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就是抒发这一主题的,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还能想起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今天我们学习两位台湾诗人写的《乡愁》。<br>
二、作者简介<br>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当代台湾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擅长写思乡爱国的诗歌。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54年赴台湾,擅长写朦胧诗,有很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br>
三、熟悉诵读余诗《乡愁》<br>
1、让学生自己默读余诗《乡愁》熟悉内容。<br>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划出节奏,标出重音。<br>
小时候                   后来啊<br>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br>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br>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br>
<br>
长大后                     而现在<br>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br>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br>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br>
3、讨论划定节奏和重音后学生齐专声育诵读全诗<br>
四、品析、解读全诗《乡愁》<br>
   1、诗人是怎样以时间变化和空间阻隔,把抽象的乡愁化形象来组诗的?诗歌在抒情上产生什么效果呢?<br>
   明确:诗人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把不同时期因阻隔产生的乡愁运用比喻化为四个形象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br>
这些内容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通过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br>
2、欣赏讨论诗中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运用,在抒情上产生怎样的表现力?<br>
明确:重叠的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运用,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br>
五、熟习诵读席诗《乡愁》<br>
    1、教者范读学生体味诗的意境和情感.<br>
2、学生边听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明确后齐读。<br>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br>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br>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br>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br>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br>
永不/老去<br>
3、掌握:怅惘:chàng  wǎng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