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31 7:16:2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50个字。
7  雷电颂
鄞州区横街镇中学  许鹏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一、民俗导入
1、导入语: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泪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